当前位置:河南欧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植保交流 > 蔬菜类 > 马铃薯 > 病害 >

马铃薯环腐病

别名:马铃薯轮腐病

分布为害:马铃薯环腐病是因内检疫对象、发生较普遍、是造成马铃薯烂种,死苗,烂窖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造成减产10%-20%,严重田块达50%-60%。

马铃薯环腐病

症状:首期发病,病株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分枝减少,地上部分萎蔫,叶片变小、产生褐色斑驳,皱缩,叶缘焦枯上卷,绿色部分较健株颜色深,严重时可导致死苗。开花后发病植株病叶自下往上由叶尖、叶缘向中心发展、叶片树呈水浸状,后变灰绿色,枯黄死亡,但枯叶不脱落。病株茎秆绿色,剖视茎秆维管束变黄褐色,用手挤压可出现乳黄色菌浓。病薯缩小、皮色稍暗。新收获的马铃薯症状不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后,薯块表皮粗糙,尾部红褐色,芽眼部位出现红色小点。切开薯块观察,维管束变为淡黄色,用手挤压有乳黄色菌浓溢出,特别是在播种前切块时,更加明显。

病原:病原为密执安棒杆菌马铃薯环腐致病变种,属细菌。

马铃薯环腐病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种薯内越冬,种薯带菌、切刀传染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病株上结的薯块一般都是带病的,以病薯作种薯播种后就会发病,病菌从伤口侵入,病菌适宜温度为20-30°C;土温超过31°C时,病菌受抑制,在温度适宜情况下,阴雨连绵,排水不良时发病重,重茬地和地下害虫为害重的地块发病也重。晚播较早播发病重;春播较夏播发病重:结薯集中的品种较结蔓分散的品种发病重,切块播种较小薯整块播种发病重;施肥量小,特别是氮肥量偏少,发重也较严重。

防治措施
(1)建立无病留种田,尽可能采用整薯播种。有条件的最好与选育新品种结合起来,利用杂交实生苗,繁育无病种薯。
(2)选用抗病品种;把种薯先放在室内堆放5-6天进行晾种,不断剔除烂薯,使田间环腐病大为减少。次外,用50mg/kg硫酸铜浸泡种薯10分钟有较好效果。
(3)播种前用5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浸种,或50%氯溴异氢尿酸粉剂8000-10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薯,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马铃薯环腐病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

分享到:
上一篇:马铃薯粉痂病 下一篇:马铃薯干腐病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66号

收缩
  • 在线咨询
  • 技术咨询
  • 经销商咨询
  • 种植户咨询
  • OEM咨询
  • 售后服务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