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园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姜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从立枯病不产生絮状白霉、不倒伏且病程进展慢,可区别猝倒病。
发病规律:一般发生在7~8月,病菌以菌核或厚垣孢子在土壤中休眠越冬,逻年地温高于10℃开始发芽,进入腐生阶段,白莱播种后遇有适宜发病条件,病菌从根部的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发病。后病部长出菌丝继续向四周扩展,也有的形成子实体,产生担孢子在夜间飞散,落到植株叶片上以后,产生病斑,此外该病还可通过雨水、灌溉水、肥料或种子传播蔓延。
病害病原:Rhizoctonia solani Kuhn,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称立枯丝核菌AG2-1和AG-4菌丝融合群。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初生菌丝无色,后为黄褐色,具隔,粗8~12um,分枝基部缴缩,老菌丝常呈一连串桶形细胞。菌核近球形或无定形,0.1~0.5mm,无色或浅褐至黑褐色。担孢子近圆形,大小6~9×5~7um。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土壤湿度20%~60%,高温、连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幼苗抗性差或反季节栽培易染病。
防治方法:(1)25克/升咯菌悬浮种衣剂(低毒)
使用600-800毫升/100千克种子种子包衣(治疗性)用于处理的种子应达到国家良种标准。配制好的药液应在24小时内使用。本品在作物新品种上大面积应用时,必须先进行小范围的安全性试验。本品有效成分咯菌肺(国际通用名称:Fludioxonil),用于种子处理,可防治作物的种传和土传真菌病害。播后必须覆土,严禁牲畜进入。
(2)40%甲霜·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200-286(药种比)拌种(治疗性)使用时随配随用,药液不宜久存。本品为有机硫类保护性杀菌剂与酰苯胺类内吸性杀菌剂的复配制剂,对作物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本品由两种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菌剂复配而成,单一长期使用该药,病菌易产生抗性。建议与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轮流使用;不能与铜、汞制剂及碱性物质混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