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黄瓜蔓割病、黄瓜黑腐病
分布为害:黄瓜蔓枯病在各地均有发病。常造成20%-30%的减产。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茎蔓,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有的自叶缘向内呈“V"字形,淡褐色至黄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轮纹不明显,上生许多黑色小点。为害茎蔓,多在茎基部或节部发病,病斑椭圆形至梭形,油浸状,黄褐色,稍凹陷,有时溢出琥珀色的树脂胶状物,后期病茎干缩,纵裂。
病原:病原为无性态黄瓜壳二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瓜类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借风雨、灌溉水、农事操作及昆虫传播。此外,种子也能带菌,平均气温18-25°C、相对湿度高于85%容易发病,南方春、夏季易流行。
防治措施:
(1)发病严重的地块需实行1-2年的轮作。
(2)种子消毒,可用55°C温水浸种15分钟。直播种子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3)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