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柑橘水烂病
分布为害:主要为害贮藏期的果实,但也可以为害田间的成熟果实。
症状:这两个病害发生过程和症状很相型。最初在果面出现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病部果皮软腐,后扩展迅速,病部表皮易破裂,最后病斑表而长出白色菌丝,绿霉病白色菌丝环较宽。而青霉病树上就发病。白色菌丝环较窄,并很快变为绿色霉层和青色霉层,这是两种病害量明显的区别,在适宜发病的条件下,从开始发病到全果腐烂只需1-2星期。
病原:青霉病病原为意大利青霉菌;绿霉病病原为绿霉菌,均属细菌。
发病规律:两种病菌均可在各种有机物质上营腐生生活,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散布在空气中,由气流传播,通过柑橘果实上伤口侵入,引起腐烂,以后在病部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青、绿霉病菌均为弱寄生菌,都必须通过各种伤口才能入侵。因此,在果实采收、装运、贮藏过程中,造成伤害的果实,就容易引发病害。贮运期的温、湿度与病害发生有密切关系,青霉病发病最低温度为3°C,最高为32°C,最适为18-26°C。绿霉病以25-27°C最适宜,因此,贮藏初期多发生青霉病,后期多发生绿霉病。相对湿度在95%-98%利于发病。因此,在雨后或重雾,露水未干时采收,病害发生会加重。此外,果实成熟程度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一般充分成熟的果实在贮运期发病轻,而未充分成熟的果实发病则重。
防治措施:
(1)果实采收时一定要保证成熟度,并做到轻采、轻放,保证果实完好无损。要选择睛天采收,采收后的果实应堆放在阴凉通风处预贮4~6天,使果皮变软后再入库贮藏。
(2)可用500mg/L的抑霉唑加200mg/L的2.4-D浸果,或1%武夷菌素水剂40倍液加防落素混合液洗果,或2%抗霉菌素水剂100倍液加防落素混合液洗果,均有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