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枣芽蛆
分布为害:枣瘿蚊,双翅目,瘿蚊科。为害枣树,是主要叶部害虫。发生早,代数多,为害期长,对苗木、幼树发育及成龄树结实影响较大。各枣区均有分布。
为害特征:该虫为害枣树嫩芽及动叶,叶片受害后,叶缘向上卷曲,嫩叶成筒状,由绿变为紫红色,质硬发脆。幼虫在叶筒内取食。受害叶后期变为褐色或黑色,叶柄形成离层而脱落。此虫发生早,代数多、为害期长,对苗木、幼树发育及成龄树结实影响较大,是枣树主要叶部害虫之一。
发生规律:该虫在本地区1年发生5-7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结茧越冬。翌年4月成虫羽化,产卵于刚萌发的枣芽上,5月上旬进入为害盛期,将嫩叶卷曲成筒。1个叶片有幼虫5-15头,被害叶枯黑脱落,老熟幼虫随枝叶落地化蛹,6月上旬成虫羽化,平均寿命2天,除越冬幼虫外,平均幼虫期和蛹期为10天。
防治措施:耕翻消灭越冬虫源;春季4月底,地面喷洒50%辛硫磷,每亩用量0.5kg,喷后浅肥,可杀死入土化蛹的老熟幼虫。秋季,地面喷5%敌百虫粉或25%辛硫磷1000倍液,结合翻园,消灭越冬虫源。冬季12月份,将树盘浅翻,冻死入土虫蛹,消天越冬虫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