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水稻鞘腐病
分布为害:水稻叶鞘腐败病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区发生较多,尤以中稻及晚稻后期发生最为严重。杂交稻及其制种田发生普遍。病株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若出现枯孕穗,产量损失可达20%以上。
症状:在水稻孕穗期于剑叶叶鞘上发生,剑叶鞘初现暗福色小斑,边缘较模糊,多个病斑可联合成云纹状斑块,有时斑外围现黄褐色晕圈。后期灰白色至粉红色,为大量分生孢子。杂交亲本不育系、包穗严重的品种、田边行稻株受到除草剂影响的包穗或半包穗(如田埂施用草甘膦、百草枯等除草剂不慎飘洒到水稻植株上,常导致包穗半包穗)水稻易发病。造成不抽穗成半抽穗,完全瘪谷成半瘪谷。
病原:病原为稻帚枝霉属单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带菌种子和寄主病残体为初次侵染源,翌春形成分生孢子,从伤口和气孔侵人,植株致伤后往往加剧病害发生。当年发病植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进行再次侵染,病菌孢子依靠气流、昆虫、螨类携带传播扩散。水稻穗期因螟害、病毒感染或其他外界因子致使抽穗缓慢,病害加剧。水稻出穗速度慢或包穗的品种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播种前用药剂处理稻种,以杂交稻及杂交制种田为防治重点,杂交制种田应于剪叶后随即喷药保护一次:常规稻于始穗期前后施药。晚稻寒露风前后可通过喷施叶面营养剂混合杀虫杀菌剂喷施1-2次,以利抽穗及防病。病害常发区应掌握幼穗分化至孕穗期,根据病情、苗情天气情况喷药保护1-2次。
(1)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浸种48小时,捞出洗净,催芽、播种、或用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浸种24小时,捞出洗净、催芽、播种。
(2)亩用30%苯甲丙环唑1500-30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2000-3000倍液,或10%乙唑醇水乳剂1500倍液均匀喷雾,在水稻孕穗期至齐穗期喷雾1-2次。对于杂交稻制种田,每亩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加水45kg喷雾。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