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为害:芋炭疽病是一种普通病害,发生普遍,夏秋季发病重,发病率在30%左右,严重时发病率达50%以上,显著影响芋的产量。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下部老叶易发病,初在叶片上产生水渍状暗绿色病斑,后逐渐变为近圆形、褐色至暗褐色病斑,四周具湿润的变色圈;干燥条件下,病斑干缩成羊皮纸状,易破裂,上面轮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球茎发病生圆形病斑,似漏斗状深入肉质根内部,去皮后病部呈黄褐色,无臭味。
病原:病原为辣椒刺盘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原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球茎表面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球茎内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宣时,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由伤口或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气温25-30°C易发病,高于35°C发病少或不发病;此外,水分对该菌繁殖和传播起有重要作用,在田间分生孢子需经雨水溅射才能分散开来,孢子在有水膜条件下萌发。生产上遇有连阴雨或多雾、重露的天气易发病。种植过密,灌水过度或排水不良发病重。
防治措施:
(1)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发现病株应马上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
(2)选用无病种芋,在无病田或无病株上采种,如种芋带菌可用58-60°C温水浸10分钟,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浸8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