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主要在子叶至2-3片真叶的幼苗上发病。多在接触地面幼苗茎基部发生,发病初期先出现水渍状病斑,然后变黄褐色,干缩成线状,在子叶尚未出现凋萎前溢缩倒伏。最初发病时,白天凋萎,但夜间仍能恢复,如此2-3天后,才出现猝倒症状。潮湿时被害部位产生白色霉层或腐烂。
发病规律:一、发病时期。在幼苗第1片真叶出现前后最易发病。二、气候因素。在冬春育苗期遇连续阴雨、下雪或夏季播种后遇大雨,会引起猝倒病大发生。三、栽培因素。在育苗期间,由于长期15℃以下低温、高湿、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苗床管理不当或幼苗徒长等都极易引发猝倒病。四、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在土壤中越冬,或在土中的病残组织和腐殖质上营离生生活。第2年春天遇合适条件即可萌发产生孢子囊,并释放出游动孢子或直接生产芽管侵入寄主,或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中或腐殖质上过腐生生活,次春产生孢子卖游动孢子侵染幼苗,造成幼苗发病猝倒。五、传播特点。病原借雨水和灌溉水进行传播,施用带菌肥料,移栽等农事活动也能传播病原。
病害病原:病原为瓜果腐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一、形态。菌落呈放射状,主菌丝宽6.2um,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多间生,个别顶生或切生,大小19~24um。藏卵器球形,光滑多顶生,个别间生,大小20~23um。雄器1~3个,多为1个,呈囊状弯曲,典型同丝生,无柄紧挨藏卵器,少数异丝生具柄,大小(9.2~12.3)umx(5.5~7.7)um。卵孢子球形、大小16~19um,内含贮物球,折光体各1个。二、特性。病原生长适温为15~16℃。菌丝生长适温32℃,最高36~40℃,最低4C。三、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番茄、茄子、辣椒等茄果类蔬菜幼苗。
防治方法:60%硫磺敌磺钠可湿性粉剂(中等毒)
使用6-10克/平方米毒土撒施于土壤(治疗性)
本品适用于番茄育苗使用,在育苗前先与少呈细潮土混匀后,均匀撤施与育苗床上,用耙混匀,然后程上不带药剂的土壤,浇水、播种、土。本品不能和种子直接接触。本产品是杀菌剂,它对番茄苗期立枯病、猝倒病有效,可做土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