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表现:莴笋在栽培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善,植株就容易出现蹿苗,表现出叶数少,节间稀,嫩茎加长生长快于加粗生长,成为细瘦徒长的棍棒,降低了产品的等级,这种现象称莴笋的“蹿苗”。
发生原因:1、育苗时间过早。苗期过长,苗期水分及温度管理不当,均可造成幼苗在定植前就发生徒长,定植后形成蹿苗。
2、定植后供水过多。中耕少,土壤湿度大,土温低,通气不良,根系发育不好,叶片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供应,就容易形成蹿苗。
3、蹲苗不足。在莲座叶未充分长成前就大量供水供肥,茎部未充分发育就提前伸长,形成蹿苗。
4、栽植密度过大。植株生长拥挤,光照不足,造成蹿苗。
5、生长期间水、肥供应不足。植株生长缺少基本生长条件,生殖器官发育加速,发生未熟抽薹。
6、水、肥过多。生长期间水分、氮肥过多,营养生长过旺,植株徒长形成蹿苗。
7.定植过晚。在长日照和高温下叶片分化少,花芽分化早,花器发育快,就未熟抽薹。

2、苗期管理。苗期管理应以培育壮苗为目的,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可配适量复合肥。等苗出齐后及时间苗,控制浇水,苗床上见干见湿,遮光育苗要在齐苗后逐渐晚盖早揭,至3叶后不再遮荫。
3、及时定植。
4、中耕松土。定植后要及时中耕,锄深、锄透。以利于蹲苗,促进根系发育,莲座叶增多,使嫩茎生长健壮,可防治踪苗。
5、水肥管理。莴笋栽培浇水要恰当,在莲座叶形成,植株封垄之前易适当控制浇水,以哇面见干见湿为宜,封垄后要增加供水,保持哇面湿润,以满足嫩茎迅速生长膨大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