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为害:褐斑病是芦笋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我国芦笋主要产区都有发生,一般病株率15%-40%,严重时达80%以上,对芦笋生产影响较大。
症状:此病主要为害茎轩,侧枝及拟叶柄。茎秆发病初在病部出现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卵圆形斑,长1-4毫米,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紫红色,潮湿条件下病斑中央产生一层稀疏的淡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严重时常引起植株提早枯黄死亡,叶柄和侧枝上病斑较小,红褐色。
病原:病原为石刁柏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病残体上病菌引起初侵染。田间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以后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秋季达发病高峰。长期阴湿环境和感病品种是诱发病害的主要条件,高温多雨或受暴风雨侵袭后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
(1)选用抗耐病品种。收获后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及残体,予以烧毁,茎秆齐地表制除并及时翻把土壤,减少菌源。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