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辣椒花叶病
分布为害:病毒病是辣椒的一种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露地栽培常年减产20%-30%,流行年份发病率高达50%以上,保护地栽培发病较轻。
症状:辣椒病毒病是辣椒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减产明显甚至绝收。常见的发病症状有3种类型。
(1)花叶型。病叶出现明显黄绿相间的花斑、皱缩或产生褐色坏死斑。
(2)叶片畸形或丛簇型,开始时植株心叶叶脉退绿,逐渐形成深浅不均的斑驳、叶面皱缩、以后病叶增厚,产生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大型黄褐色坏死斑,叶缘向上卷曲。幼叶狭窄、严重时呈线状,后期植株上部节间短缩呈丛簇状。重病果果面有绿色不均的花斑和疣状突起。
(3)条斑型。叶片主脉呈竭色或黑色坏死,沿叶柄扩展到侧枝和主茎,出现系统坏死条斑,常造成早期的落叶、落花、落果,严量时整株枯死。
病原:辣椒病毒病的毒源有10多种,我国已发现7种,包括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烟草蚀纹病毒,马铃管X病毒,苜宿花叶病毒,蚕豆萎蔫病毒。
发病规律:病毒在窖藏的大白菜、萝卜种株上或田间的车前、龙葵等杂草根部越冬,种子也可带毒、土壤和烟草制品也可能带毒,并通过接触传播或蚜虫传播、由微伤口侵入。辣椒病毒病于5月中旬至下旬开始发生,6-7月盛发,待8月高温干早后,病情加重。辣椒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侵染为害,随着辣椒生育期的推进,侵染率依次降低,对辣椒产量影响依次减轻,以2-4叶期侵染率最高,在这一生育阶段,生上应注意阻断传毒昆虫迁入及喷施防病药剂进行防治。此外,发病与蹲苗时间过长或移栽大田遇到低温、浓雾不良气候条件有关。有机肥充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结构良好,辣根病毒病发病株率低,发病程度轻,单施氮、磷化肥、有机质缺乏的田块发病重。辣椒病毒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温度较高(33°C以上),湿度较低(相对湿度60%以下),强光照条件下病毒病发生较重。在辣椒生长期间,有雾日数越多,雾的强度越大,病毒病发生越严重。因此,高温、干早、重茬、缺水、缺肥,植株生长不良,蚜虫多或防治不及时,发病重。此外,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一般锥形椒比灯笼椒抗病。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种子处理,一般种子要用0.1%高锰酸钾液或10%磷酸三钠液浸种15-2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播种。
(3)无病土育苗,育出无病壮苗,移苗时用0.1%高锰酸钾液或10%磷酸三钠液洗手清毒。工具最好也要消毒。
(4)定植地要与非茄科蔬菜进行2年轮作,做好肥水管理。农事操作时病健株分开操作。避免接触传播,从苗期起就要及时、连续防蚜。
(5)与高杆植物间作,如玉米等,可起到遮荫作用,对病毒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