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发病后生长缓慢,植株叶片变窄或披散,叶色褪绿,沿中脉形成变色黄带呈条状。后期叶尖黄枯,发病重的植株矮小或萎缩,最后枯死。
发病规律:韭菜生长季节遇有高温和干旱易发病,蚜虫量大时发病重。病毒主要在韭菜根部越冬,春季韭菜发芽或生长时,病毒扩展到地面的叶片中,开始显症。病毒可在割韭菜时通过割刀进行汁液接触传播蔓延,引起该病迅速扩展;还可通过葱蚜、桃蚜等传播媒介进行远距离传播。韭莱生长季节遇有高温和干旱易发病,蚜虫量大时发病重。
病害病原:病原为韭莱萎缩病毒,属病毒。病毒粒体线状,长650nm。寄主仅限于韭菜、葱、洋葱等。
防治方法:①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低毒)
使用8-10克/亩喷雾(保护+治疗)一季作物最多施用2次,安全间隔期推荐值7天。本品有效成分为噻虫嗪,它是一种烟碱类杀虫剂,兼具胃毒及触杀作用。
②40%辛硫磷乳油(低毒)
使用50-100毫升/亩喷雾(保护+治疗)本品适用于害虫盛期施药,注意喷雾均匀。本品属有机磷杀虫剂,以触杀和胃毒为主,无内吸作用,杀虫谱广,击倒力较强,对鳞翅目幼虫有效。安全间隔期为7天,最多使用次数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