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韭莱须根、根状茎及假茎均可受害。根部及根状茎受害后软腐,失去吸收功能,导致地上部萎篇变黄,逐渐枯死。假茎受害后亦软腐,外叶先枯黄或从病部脱落,重者整个茎秆软腐倒伏死亡。所有患病部位均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中后期菌丝集结成白色小菌核。在高温潮湿条件下,病株及其周围地表都可见到白色菌丝及菌核。
发病规律:韭菜白绢病菌以菌核或菌丝造留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6月上旬随着地温升高至30℃,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菌核萌发产生的菌丝从地下须根,鳞茎侵入植株,形成发病中心,再向四周扩展,田间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或施肥等途径传播,韭莱在7~8月高温多雨条件下发病最重。
病害病原:病原,称齐整小核菌,属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孢子类)。
防治方法:40%氟硅唑乳油(低毒)
使用40-66.7毫克/千克喷雾(治疗性)本品应于发病初期使用效果佳,应喷雾均匀。施药时应避免药液飘移到其它敏感作物上,防止产生药害。内吸性治疗剂,能杀死作物体内病菌,具保护和预防作用,在作物体内能上下、水平传导,全面杀菌。富含氛硅元素,化学结构稳定,不易分解,持效期较长。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轮换使用。本品不可与呈碱性的农药等物质混合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