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欧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莱茵 > 植保交流 > 花卉类 > 棉花 > 病害 >

棉花疫病

别名:棉苗疫病、棉铃疫病

分布为害:棉花疫病是棉花的重要病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和铃期尤为突出,可引起大量死苗和烂铃,严重影响棉花生产。

棉花疫病

症状:苗期发病,根部及茎基部呈星红褐色条纹状。后病斑绕茎一周,根及茎基部坏死,引起幼苗枯死。子叶及幼嫩真叶受害。病斑多从叶缘开始发生,初星暗绿色水泽状小斑,后逐渐扩大成墨绿色不规则水泽状病斑。在低温高湿条件下迅速扩展,可延及顶芽及幼嫩心叶,变黑枯死;在天晴干燥时,叶部病延呈失水褪绿状,中央灰褐色,最后成不规则形枯斑。叶部发病,子叶易脱落。铃期发病,在棉株中、下都果枝的棉铃上发生,多雨天气也能高达上部果校的棉铃。病害多从棉铃苞叶下的果面、铃缝及铃尖等部位开始发生。初生淡褐、淡青至青黑色水浸状病斑,病斑不软腐,湿度大时病害扩展很快,整个棉铃变为有光亮的青绿至黑褐色病铃。多雨潮湿时,棉铃表面可见一屋稀薄白色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发生疫病的棉铃很快会诱发其他铃病,使病铃表面成为红、黄、灰、黑等不同颜色,掩盖了疫病的症状。尚未发育成熟的青铃发病,易腐烂或脱落,有的成为僵铃。疫病发生晚者虽铃壳变黑,但内部籽棉洁白,及时采摘剥晒或天气转晴仍能自然吐絮。

病原:病原为苎麻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棉花疫病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单独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作为病害的初侵染来源。病菌在铃壳中可存活3年以上,且有较强耐水能力。当环境条件适合发病时,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随土面的雨水、水流迅速蔓延传播,从伤口、气孔或寄主表皮直接侵入。随着气温上升,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夏,至结铃期又产生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随风雨飞溅到棉铃上进行侵染。田间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多雨年份棉花疫病即发生严重。在温度15-30°C,相对湿度30%-100%条件下都能发病,最适温度为24-27°C,但多雨高湿是发病的关键因素。铃期多雨,发病重。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棉田潮湿郁闭,棉株伤口多,果枝节位低,后期偏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措施
(1)清洁田园,实行轮作,以减少初始菌源量。深沟高畦加强排水,土面撒施草木灰等,以减湿防寒,培育壮苗。
(2)加强棉田栽培管理,增强棉田通风、透光能力,降低田间土壤表层湿度,及时去掉空枝、抹赘芽,打老叶,雨后及时开沟排水,中耕松土,合理密植。
(3)及时清除病苗和病铃,带出田间妥善处理。减少农事操作对棉苗,棉铃造成的损伤、及时治虫防病,减少病菌从伤口侵入的机会。
(4)发病初期喷76%丙森锌霜脲氰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或50%吡唑醚菌酯乳油3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或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药剂。

棉花疫病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

分享到:
上一篇:棉花炭疽病 下一篇:棉花黄萎病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66号

收缩
  • 在线咨询
  • 技术咨询
  • 经销商咨询
  • 种植户咨询
  • OEM咨询
  • 售后服务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