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花生褐纹病、花生云纹斑病、花生网枯病
分布为害:花生网斑病发病植株生长后期大量落叶,影响产量,一般可减产10%-20%,流行年份可造成减产20%-40%。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叶柄和茎部。叶片发病有两种症状类型。网斑型病叶表面形成黑褐色病斑,病斑稍大,不规期,边缘不清楚,呈白色放射状。常扩大或连片成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晕。此病斑不穿透时片,仅为害上表皮细胞,污斑型病叶片正面初生针状褐色小点,渐扩展成近圆形、深褐色污斑,边缘较清晰,周围有明显的褪绿斑。病斑可穿透叶片,但叶背面病斑稍小,病斑坏死部分可形成黑色小粒点,为病菌分生孢子器。茎和叶柄受害,初生褐色小点,后扩展成长条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稍凹陷,严重时可引起茎叶枯死,病部有不明显的褐色小点。
病原:病原为花生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病菌从分生孢子器中释放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产生芽管穿透表皮侵入寄主。病组织上形成的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花生生长中后期,遇持续阴雨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田间湿度大的地块易发病,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花生网斑病最有效的措施。
(2)冬前或早春深耕深翻,将部分生土翻到地表,全面覆盖地面,将越冬病菌埋于地表20cm以下,可以明显减少越冬病菌初侵染的机会。
(3)实行轮作能明显减轻病害,可与玉米、大豆或地瓜轮作。与小麦套种也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4)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底肥,不偏施氮肥,井适当增补钙肥;及时中研松土,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改平种为垄种也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5)收获时彻底清除病株、病叶,集中烧毁或沤肥,以减少第2年病害初侵染源。
(6)发病初期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50%三氯异氰尿酸1500倍液,或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