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花生黑霉病、花生曲霉病
分布为害:花生冠腐病多在花生苗期发生,成株期较少,造成缺苗10%以下,严重的可达50%以上。在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
症状:种子、幼苗和成株皆可受害。花生播后出土前染病造成烂种;幼苗和成株染病则引起根冠及根茎部腐烂,患部初呈黄褐色,后转照褐色至黑色,质地由湿腐变为干腐,皮层纵裂,甚者根茎部状物病症(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与花生白绢病的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和油菜子粒状乳白至茶褐色菌核病症明显有别。
病原:病原为黑曲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花生冠腐病由半知菌亚门的黑曲霉菌侵染所引起,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遗落土壤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附着种壳和种子上越冬,并成为翌年病害初侵染源。种子带菌率有的可高达90以上,播放带菌种子容易造成烂种,种荚晒藏管理不善,种子质量差,播后或出土后遇上低温多湿成温暖多湿或间歇性干旱与大雨交替出现等不良天气,致出苗延迟或幼苗长势衰弱,皆易诱发本病。发生连作,土壤病菌积累多,发病较重,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土质黏重或土壤有机质缺乏亦有利发病。
防治措施:本病防治应采取把好种子关,创造有利于种子萌发出土的土壤耕作栽培条件为主体的综合防治措施。具体应抓好下述环节:
(1)收获后做好种荚收晒、储藏工作。(2)轻病地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1年;重病地应轮作2-3年,可减轻发病。
(3)病区最好选用秋植收获的健壮种子。播前几天把荚果曝晒2-3天(每天4-5小时),然后剥壳精选健壮种子,可减少烂种和促早出苗。
(4)可用萎绣灵福美双,或嘧菌酯甲霜灵等种子处理剂拌种防治,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30g拌种100kg。
(5)整治排灌系统,提高防涝抗旱能力;精细整地,视天气,土质掌握适宜的播种深度和复土层的厚薄度;施足基肥,避免施用来充分腐熟的土杂肥,尤应防止土杂肥与种子直接接触;适度灌溉,防止土壤过湿。
(6)常发地区或重病田,必要时于齐苗后除喷施或淋施上述择种用的药剂1000-1500倍液外,还可喷淋65%多克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70%托布津(1:1)1500倍液,1-2次或更多,隔10-15天1次,前密后疏,喷匀淋足。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