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为害:茶赤叶斑病发生普遍。发病叶片呈红褐色枯焦状,重时造成大量叶片干枯脱落,影响树势。各茶区均有发生。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嫩叶、成叶、老叶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处开始产生浅褐色病斑,后扩展到半叶或全叶,形成不规则大型病斑,病斑颜色较一致,呈深红褐色至赤褐色,边缘具深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根明显,后期病部生出略凸起的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病原为茶生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茶树病叶组织内越冬。翌年5月开始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及水滴溅射传播,侵染成叶引起发病,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该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5-6月开始发病,7-8月进入发病盛期。茶园缺水,茶树水分供应不足,抗性下降易诱发该病。台刘及修剪后抽生嫩枝多,采摘不净留叶多或夏季干旱,蒸腾加强,根部供水不足,易遭受病菌侵染。生产上向阳坡地或土层浅或梯田茶园根系发育不好,致整个茶园星红褐色焦枯状,落叶严重。
防治措施:
(1)提倡施用酵素菌或EM话性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和保水保肥,是防治该病的根本措施。
(2)夏季干旱要及时灌溉,合理种植遮荫树,减少阳光直射,防止日灼。
(3)增施肥料,搞好抗旱、防冻及治虫工作,冬季清除井深埋落叶。
(4)夏季干旱到来之前喷洒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成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