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茶梢枯死病
分布为害:茶轮斑病是茶树的一种常见病害。发病树长势衰弱、病叶质脆,容易脱落。各大茶区都有分布。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新梢,叶片染病,嫩叶,成叶、老叶均可发病,先在叶尖或叶缘上生出黄绿色小病斑,后扩展为圆形至椭园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大病斑,成叶和老叶上的病斑具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中间变成灰白色,湿度大时出现呈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子实体。嫩叶染病时从叶尖向叶缘渐受黑褐色,病斑不整齐,焦枯状,病斑正面放生煤污状小点。病斑上没有轮纹,病斑多时常相互融合致叶片大部分布满褐色枯斑。嫩梢染病尖编先发病,后变黑枯死,继续向下扩展引致枝枯,发生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或扦插苗成片死亡。
病原:病原为茶拟盘多毛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叶或病梢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从茶树嫩叶或成叶伤口处入侵,经7-14天潜育引起发病,产生新病斑,湿度大时形成子实体,释放出成熟孢子借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该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气温25-28°C,相对湿度85%-87%利于发病。夏、秋两季发生重。生产上捋采、机械采茶、修剪、夏季扦插苗及茶树害虫多的茶园易发病。茶园排水不良,栽植过密的杆插苗圃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防治措施:
(1)选用龙井长叶、藤茶、茵香茶、毛蟹等较抗病或耐病品种。
(2)加强茶园管理,防止将采成强采,千方百计减少伤口。机采、修剪、发现害虫后及时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剂预防病菌入侵。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减轻发病。
(3)进入发病期,采茶后或发病初期及时喷洒80%多菌灵可湿性粉制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700倍液,隔7-14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