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一、生活习性。(一)成虫。成虫善于跳跃,高温时还能飞翔,中午前后活动最盛。成虫有趋光性,对黑光灯敏感,成虫寿命长,产卵期达30~45天,致使发生不整齐,世代重叠。卵散产于植株周围湿润的土隙中或细根上。每头雌虫平均产卵200粒左右。卵期4~9天。(二)幼虫。幼虫孵化后,爬至根部,沿须根食向主根,啃食根的表皮,或把根吃成许多隧道。幼虫期11~16天,老熟幼虫在士中3mm深处筑土室化。期约20天。二、为害症状。成虫主要咬食叶肉,将叶片咬成许多小孔,幼苗被害后不能继续生长而死亡,造成缺苗毁种。幼虫生活在土中,蛀食根皮,咬断须根,致使地上部分的叶片变黄而蒸荔枯死,影响齐苗。除此,成虫和幼虫还可造成伤口,传播软腐病。三、为害作物。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也可以为害油菜。
发病规律:一、世代。东北及华北年发生4~5代;上海、杭州年生4~6代;南昌年生5~7代;华南地区年生7~8代。二、越冬。在北方地区以成虫在地面的莱叶反面或残株落叶及杂草丛中越冬。华南可终年紧殖,无越冬现象。三、时期。全年以春、秋两季发生严重,且秋季重于春季。四栽培。湿度高的田块重于湿度低的田块。田间排水不好,或在排水沟附近的地块,该虫发生多,危害严重。
病害病原:一、黄曲条跳甲居鞘翅目、叶甲科害虫,俗称狗虫、跳虱,简称跳甲。二、形态。(一)成虫。体长约2mm,长椭园形,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及鞘翅上有许多刻点,排成纵行。鞘翅中央有一黄色纵条,两端大,中部狭而弯曲,后足腿节影大、善跳。(二)卵。长约0.3mm,椭园形,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乳白色。(三)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mm,长圆筒形,尾部稍细,头部、前胸背板淡褐色,胸腹部黄白色,各节有不显著的肉瘤。(四)。长约2mm,椭园形,乳白色,头部隐于前胸下面,翅芽和足达第5腹节,腹末有一对叉状突起。
防治方法:①20%噻虫胺悬浮剂(低毒)
使用30-50毫升/亩喷雾(治疗性)噻虫胺是烟硫类杀虫剂,其作用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类似,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安全间隔期:21天,每季最多使用3次。建议与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本品不可与呈碱性的农药等物质混合使用。
②15%哒螨灵微乳剂(中等毒)
使用75-100克/亩喷雾(治疗性)本品为触杀性杀编剂,击倒较快、残效期较长,对端整个生育阶段的卵、幼端和成缩均有效。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 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