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一、生活习性。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而对银灰色有负趋性。二、为害症状。以成蚜、若蚜密集在叶背、茎枝和花轴上刺吸汁液,破坏叶肉和叶绿素,苗期叶片受害卷曲、发黄、植株矮缩、生长缓慢,严重时叶片枯死。此外,萝卜蚜还可传播病毒病。三、为害作物。为害甘蓝、萝卜、白菜、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
发病规律:一、发生世代。辽宁北部地区可繁殖20世代左右,长江流域20~30代,可终年辗转于保护地和露地之间紧殖为害。二、越冬。以卵在夏枯草、车前草、苦卖菜等草本植株,以及花椒、木槿、石榴等木本植物上越冬。三、发生时期。每年4月份,当5天平均气温达到6℃时,越冬卵孵化为干母,达12℃时开始胎生干雌,在越冬植株上繁殖2~3代后产生的翅蚜,5月份迁飞到菜园、瓜田。6~7月份出现为害高峰。四、环境因素。繁殖的适温为16~22℃。干旱或暑热期间,小雨或阴天气温下降,对种群繁殖有利,种群数量迅速增多,暴风雨常使种群数量锐减。密度大或当营养条件恶化时,产生大量有翅蚜并迁飞扩散。五、发生区域。各地均有分布。
病害病原:一、萝卜蚜,属同翅目,蚜科。二、形态特征。(一)有翅蚜。体长约1.6mm,长椭圆形。头胸部黑色,腹部黄绿色,薄被蜡粉。触角第3~5节依次有圆形次生感觉圈。第1~6腹节各有独立缘斑,腹管前后斑愈合,第1节有背中窄横带,第5节有小型中斑,第6~8节各有横带,第6节横带不规则。腹管淡黑,圆筒形、尾片圆锥形,两侧各有长毛2~3根。(二)无翅蚜。体长约2.0mm,长椭圆形,绿色或黑绿色,被薄粉。表皮粗糙,有蔓形网纹。腹管长简形,淡黑色,顶端收缩。
防治方24%吡蚜·高氯氟水分散粒剂(中等毒)
使用10-20克/亩喷雾(治疗性)一、于甘蓝蚜虫发生始盛期施药,注意喷雾均匀、周到,以确保药效。二、本品在甘蓝上使用时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2次。三、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请勿施药。四、本品不可与呈碱性的农药等物质混用。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