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一、生活习性。成虫善于跳跃,高温时还能飞翔,中午前后活动最盛。成虫有趋光性,对黑光灯敏感,成虫寿命长,产卵期达30~45天,致使发生不整齐,世代重叠。卵散产于植株周围湿润的土隙中或细根上。每头雌虫平均产卵200粒左右。卵孵化需要较高的湿度。幼虫共3龄。二、为害症状。成虫和幼虫自春到秋都能为害,以苗期受害最重。成虫咬食叶片成无数细密孔眼,呈百孔千疮,严重的叶片萎缩干枯,影响蔬菜生长;幼虫取食根部,剥食菜根的表皮,呈凹凸斑块,使植株凋菱枯死,萝卜块根受害,造成许多黑褐色虫斑,严重影响质量和产量。此外,成虫还能传播白菜软腐病。三、为害作物。为害甘蓝、白菜、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也可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
发病规律:一、发生世代。每年发生4~8代,东北及华北每年发生4~5代;上海每年发生7代左右;华南每年发生7~8代左右。二、越冬。以成虫在地面的菜叶反面或残株落叶及杂草丛中越冬。三、发生时期。10℃以上开始活动、取食。四。环境因素。春秋季发生较重,秋季重于春季,湿度高的田块重于湿度低的田块。五、发生区域。国内各省、区均有发生。
病害病原:一、黄曲条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害虫,俗称狗虱虫、跳,简称跳甲。二、形态。(一)成虫。体长约2mm,长椭圆形,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及鞘翅上有许多刻点,排成纵行。鞘翅中央有一黄色纵条,两端大,中部狭而弯曲,后足腿节膨大、善跳。(二)卵。长约0.3mm,椭园形,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乳白色。(三)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mm,长圆筒形,尾部稍细,头部、前胸背板淡褐色,胸腹部黄白色,各节有不显著的肉瘤。(四)。长约2mm,椭圆形,乳白色,头部隐于前胸下面,翅芽和足达第5腹节,腹末有一对叉状突起。
防治方法:①20%噻虫胺悬浮剂(低毒)
使用30-50毫升/亩喷雾(治疗性)噻虫胺是烟碱类杀虫剂,其作用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类似,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
②15%哒螨灵微乳剂(中等毒)
使用75-100克/亩喷雾(治疗性)本品为触杀性杀螨剂,击倒较快、残效期较长,对端整个生育阶段的卵、幼端和成端均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