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一、生活习性。越冬成虫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开始交配产卵。一般每雌产卵100余粒,多于夜间产在叶背,单层成块。初孵若虫群集在卵壳四周,1~3龄有假死性。高龄若虫适应性、耐饥力都较强。二、为害症状。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嫩芽、嫩茎、嫩叶、花蕾和幼英等幼嫩部位汁液,受害严重时可引起子叶萎篇幼苗枯死、不结英或籽粒不饱满。此外,还可传播软腐病。三、为害作物。为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油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发病规律: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发生2~3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下、树皮内、石块下、土缝中或枯草中越冬。4月中下旬起进入发生始盛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起进入越冬期,全年以5~9月是主要危害期。
病害病原:一、菜蝽,属半翅目,蝽科。二、形态特征。成虫:椭圆形,体长6~9mm,体色橙红或橙黄,有黑色斑纹。头部黑色,侧缘上卷,橙色或橙红。前胸背板上有6个大黑斑,略成两排,前排2个,后排4个。小盾片基部有1个三角形大黑斑,近端部两侧各有1个较小黑斑,小盾片橙红色部分成"Y“字形,交会处缝缩。超革片具橙黄或橙红色曲纹,在翅外缘形成2黑斑;膜片黑色,具白边。足黄、黑相间。腹部腹面黄白色,具4纵列黑班。卵:鼓形,初为白色,后变灰白色,孵化前灰黑色。若虫:无翅,外形与成虫相似,虫体与翅芽均有黑色与橙红色斑纹。
防治方法:①45%马拉硫磷乳油(低毒)
使用55-85克/亩喷雾(治疗性)在虫害发生高峰期用药,重点喷洒生长点及蕾铃部,间隔3-5天再补喷一次。本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具有较好的触杀和照蒸作用,进入虫体后首先被氧化成毒力更强的马拉氧磷,从而发挥较强的毒杀作用。每季最多使用次数及安全间隔期2次,7天。
②48%噻虫啉悬浮剂(低毒)
使用5-10毫升/亩喷雾(治疗性)建议在虫口密度较高时施药进行防治,施药间隔期为10-15天。喷雾要均匀彻底,尤其是叶片背面。本品为内吸性新氯代烟碱类化学农药杀虫剂,能有效的防治瘤缘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