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一、生活习性。在田间以春、秋发生量大,危害严重葱蚜具群集性,初期都集中在植株分菜处,当虫至大时布满全株。此虫有假死性和趋嫩性。二、为害症状。以若虫、成虫在寄主上吸取汁叶,造成植株早衰,严重时枯黄萎糕。三、为害作物。危害韭菜、野蒜、葱和洋葱等葱蒜类蔬菜。
发病规律:一、一年发生20~30代,若温度适宜终年可繁殖危害。在北方以若虫在贮藏的园葱或大蒜上越冬。二、发生区域。分布于北京、四川、台湾、贵州、云南、山西等省(市)。
病害病原:一、葱蚜,同翅目,蚜科。二、形态:成虫:无翅孤雌好体长2mm,宽1.2mmm,体卵圆形黑色或黑褐色,头部、前胸黑色,中胸、后胸具黑缘斑,腹部色浅,第6节有中断横带,第7、8节各具宽横带;腹部微具瓦纹,背毛短,腹管淡色。触角细,长约2.2毫米,有瓦纹,第3节长,具短毛27~34根,无感觉圈;喝长达后足基节,额瘤圆隆起外倾,粗糙。腹管花瓶状,光滑。有翅预蚜头部黑色,腹部色浅,第1、3腹节具横带,第4、5节中侧融合为1块大斑,第6、7节横带与缘斑相连,第8节有窄横带1条,其余各节缘斑独立。翅脉镶黑边。
防治方法:①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低毒)
使用50-80毫升/亩喷雾(治疗性)于卵解盛期至低龄幼虫结蛀期间施药,视虫害发生情况,每10天左右施药一次,连续用药2次。本品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驱避及阻止摄食作用。每季作物最多使用次数为2次,安全间隔期为21天。
②4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低毒)
使用10-15克/亩喷雾(治疗性)于蚜虫始盛期进行施药,注意重点对叶面、叶背的喷雾,且喷雾要均匀、周到,以确保防效。本品可作用于昆虫神经,对昆虫的轴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具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