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葱黑霉病
分布为害:葱叶枯病在我国各地分布比较普遍,常给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除大葱、洋葱外,该病还侵害大蒜等作物。
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叶和花薹上,发病初,由叶尖开始,病斑出现白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色变深呈灰黄色至灰褐色,形状不整,大小不一。有时遍及整个叶片。病班上密生黑色霉状物,霉状物飞散后,病斑呈灰色或浅黄色。最后病斑上产生小黑点(即子囊壳)。随病斑扩大,叶片卷曲,叶和花薹变黄枯死,或从病部折断。为害严重时大蒜不易抽薹。
病原:病原为无性态黑霉病菌,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枯叶格孢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借气流传播。病菌为弱寄生菌,不易侵染健株,常伴随霜霉病、紫斑病同时发生。
防治措施:
(1)及时摘除田间病叶和病花梗,携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株残体烧毁,减少田间菌源。
(2)合理密植,改善通透条件、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避免发病环境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