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黏菌爬到活体白菜上生长并形成子实体,造成萎篇,生产上近地面的嫩叶、嫩心受害重,不仅影响白菜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害叶不能正常伸展、生长和发育;黏菌在寄主上一直黏附到白菜生长结束,造成大幅度减产。
发病规律:黏菌以孢子囊在植物体、病残物或地表等处越冬。休眠中孢子囊有极强的抗低温、抗干早等不良环境的能力,一般从近地面部位向上爬升,可达上层叶片和浆果上,使植株各部位发病,可随繁殖材料及风雨进行传播。黏菌分布十分广泛,凡有植物生长或有植物残体存在,只要温湿度条件合适,就会有黏菌生存。
病害病原:黏菌的营养体是一团多核并且没有细胞壁的原生质,紧殖体内形成有细胞壁的孢子。黏菌菌落颜色有白色、黄白色、橘黄色和灰黑色等,其形状有网络状、发网状等。菌丝消失后则会出现黄褐色或者深褐色的孢裹子实体。
防治方法: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0.4-0.6克/平方米拌于覆盖土或喷淋菇床(治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