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西瓜蔫萎病、西瓜蔓割病
分布为害:枯萎病是西瓜的一种重要病害。各地均有发生。是造成西瓜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症状:西瓜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病,以抽蔓起到结瓜期发病最重。苗期发病,幼茎基部变褐收缩,子叶、幼叶萎蔫下垂,突然倒伏。成株发病,病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数天后全株萎蔫枯死。枯萎植株的茎基部表皮粗糙,根茎部纵裂。潮湿时茎部呈水浸状腐烂,出现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病部常流出胶状物,茎部维管束变成褐色。病株的根,部分或全部变成暗褐色、腐烂,很容易拔起来。
病原: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属单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西瓜枯萎病菌为半知菌丛梗孢目镰刀菌属中的真菌。病菌在土或粪肥中的病残体上越冬,也可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病菌的生活能力很强,可在土壤中存货5-6年,通过牲畜的消化道后依然可以存活。种子、粪肥和水流等都能带菌传播。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从根毛顶端侵入,病菌再导管内发育、分泌毒素,堵塞导管,影响水分运输。引起植株萎蔫死亡。病菌再8-34°C均能生长,以24-32°C最为适宜。PH值4.6-6的土壤中发病较重。另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底肥不足,氮肥过量,大水漫灌和连作地,都会引起或加重枯萎病的发生。
防治措施:
(1)发生过西瓜枯萎病的田块,最好间隔3年以上再种西瓜。发现病株立即拔掉烧毁,并在病株穴中灌入20%的新鲜石灰乳,每穴灌药液500ml。
(2)选用抗重茬的西瓜品种,也可用葫芦做砧木嫁接西瓜苗,加强栽培管理。
(3)瓜地要选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壤土地。雨后要注意排水,防止积水成涝。浇水最好沟浇;采用细水渗灌,不要大水漫灌。
(4)施足底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防止偏施氨肥,特别是结瓜期更要控制复肥的用量,防止蔓叶徒长,诱发枯萎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