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为害:桃缩叶病是常见病害,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发生在春季,南方地区发病严重。病害流行年份引起春梢的叶片大量早期枯死,不仅影响当年产量,且常引起二次萌芽展叶,削弱树势,对第2年的产量有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引起植株过早衰亡。病菌主要寄主有桃树、碧桃、樱桃、油桃、扁桃、杏、梅、李等。
症状:桃缩叶病主要危害桃树幼嫩部分,以侵害叶片为主,严重时也可危害花、嫩枝和幼果。春季嫩梢刚从芽鳞抽出时就呈现卷曲状,颜色发红,随叶片逐渐展开,卷曲皱缩程度也随之加剧,叶片增厚变脆,并呈红褐色,严重时全树叶片变形,枝梢枯死。春末夏初在叶片表面出现一层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子囊层。最后病叶变褐、焦枯脱落。叶片脱落后,腋芽常萌发抽出新梢,新叶不再受害。枝梢受害后呈灰绿色,比正常的枝条节间短,而且略为粗肿,其上叶片常丛生。严重时整枝枯死,花果受害后多半脱落,花瓣肥大变长,病果畸形,果面常龟裂。
病原:病原为畸形外囊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桃缩叶病的发生与早春的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早春桃芽萌发时如气温低(10-16°C),持续时间长,湿度又大,桃树最易受害;温度在21°C以上时,病害则停止发展。总之,凡是早春低温多雨的地区,如滨湖及海边地区,桃缩叶病往往较重,早春温暖干旱则发病较轻。病害一般在4月上旬开发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发病盛期,6月份气温升高,发病渐趋停止。品种间以早熟品种发病较重,中晚熟品种发病较轻。毛桃一般比优良品种更易感病。
防治措施:
(1)在病叶初始面未形成白粉状物之前及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可减少当年的越冬菌源。发病较重的桃树,由于叶片大量焦枯和脱落,应及时增施肥料,加强管理,促使树势恢复,以免影响当年和第二年的产量。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