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为害:桃细菌性穿孔病在我国各桃产区均有发,是桃树的主要病害,为害性大,在多雨年份或多雨地区,常造成叶片穿孔,引起大量早期落叶和枝梢枯死,影响果实正常生长或花芽分化发育不良,引起落花落果和品质变劣。病菌主要寄主有桃、李、杏、樱桃,梅等核果类果树。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枝条,也为害果实和枝。叶片上初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周围水渍状并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枯,边缘产生一圈裂纹,脱落后形成穿孔,或一小部分与健部相连。而枝条上受害即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展成纺锤形凹陷病斑,病部皮层纵裂溃疡,潮湿时,病斑上出现白色脓液。
病原:病原为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属细菌。
发病规律:细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一般为5月份发病,夏季干旱高温,病害发展缓慢,秋雨期间又发生后期感染。其潜育期因气温的高低和树势的强弱而不同。在25-26°C时潜育期为4-5天,而19°C时为16天,若树势较强,其潜育期可达40天,此外,凡树势弱、排水不良,通风不好、偏施氮肥,均会加重发病。
防治措施:
(1)冬季结合修剪,合理控制亩枝量,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
(2)彻底清除枯枝、病枝、落叶、落果等,集中烧毁,清灭越冬菌源。
(3)注意果园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增施有机肥料,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抗性。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