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苹果褐纹病
分布为害: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以渤海湾和黄河故道地区受害较重,是苹果的重要病害。主要为害苹果叶片,造成苹果早期落叶,引起树势衰弱,果品产量和质量降低,贮藏期还容易感染其他病菌,造成腐烂。
症状:斑点落叶病主要为害草果树叶,也为害新梢和果实。春梢生长期幼嫩叶片最先发病,叶面出现褐至黑褐色圆形斑点,直径2-3mm,四周有紫红色晕圈。病斑渐扩大到直径5-6mm,星红褐色,中心有一深色小点或其同心轮纹。天气潮湿时,病斑两面均出现墨绿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嫩叶发病时病部生长停滞,长大后扭曲变形;有时数斑融合形成不规则大斑;病叶破裂或穿孔。7-8月发病盛期,病叶大部焦枯,早期脱落,枝条发病多发生于1年生小枝或徒长枝,形成直径2-6mm的褐至灰褐色病斑,边缘裂开。幼果染病,果面出现黑色斑点,或形成疮痂。
病原:病原为苹果链格孢的强毒株系,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及菌丝在寄主受害部位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孢子随气流传播。空中孢子出现时期和数量受降雨影响,山东青岛4月下旬,5月上旬开始出现孢子,6月增多;田间从5月中旬出现病叶,6月中下旬激增。辽宁南部5月中旬开始发病,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进入发病盛期。8月病叶大量脱落。孢子萌发后直接侵入,产生毒素,使寄主组织坏死,形成病斑。病菌容易侵染嫩叶。30天以上的老叶一般不再被侵染。春季展叶后,雨水多、降雨早、雨日多,则田间发病早,病叶率增长快。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品种密切相关。不同品种的感病性有明显差别,元帅、红星、新红星、红冠、印度、青香蕉、富士等感病,金冠、国光中度感病、红玉、祝光、富土系、金帅系、鸡冠等发病很少。
防治措施:
(1)及时中耕除草,疏除过密枝条,增进通风透光。落叶后清洁果园,打除落叶。
(2)重点保护春梢叶,根据春季降雨情况,从落花后10-15天开始喷药,喷洒3-5次,每次间隔15-20天。效果较好的药剂有:48%甲硫戊唑醇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成75%恶酮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90%三乙膦酸铝800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B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戊唑醇6000倍液,或18%烯肟菌脂氟环唑悬浮剂5000-6000倍液,或40%多福悬浮剂350-500倍液,或64%乙铝锰锌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或50%锰锌异菌脲可湿性粉利600-800倍液,或55%锰锌菌核净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2.5%异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60%乙铝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0%丙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喷雾,在防治过程中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喷药均匀细效要达到淋洗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