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欧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植保交流 > 瓜果类 > > 病害 >

梨褐斑病

别名:梨斑枯病、梨白星病、梨斑枯病

分布为害:各梨区均有发生,以南方梨区发生较普遍。

梨褐斑病

症状:初在叶片上产生园形或近园形褐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相互愈合成不规则形大褐色病斑。病斑后期中都呈灰白色,周缘褐色,外层黑色,病叶易脱落。病班后期产生密集的小黑点,为再次侵染源。

病原:病原为无性态梨生壳针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梨褐斑小球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梨褐斑病

发病规律:病菌随落叶在病部上越冬。翌年春季通过风雨传播到新叶上。当环境适宜时,病菌孢子发芽侵入叶片,引起初次侵染。初次侵染后,病斑上可产生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4-7月多雨潮湿产生更多。树势衰弱和排水不良的环境,褐斑病发病严重,造成大量落叶,在5月下旬就开始落时,7月中、下旬落叶最严重。

梨褐斑病

防治措施
(1)严格冬季清园清毒。
(2)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避免过多施用氮肥。
(3)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剪除病梢,集中烧毁; 易感病品种进行套袋,保护果实。
(4)早春梨树发芽前,南方梨区约3月中下旬,结合防治梨锈病,喷布40%氟硅唑乳油600-800倍液,落花后,约4月中下旬病害初发时,喷第二次药。在多雨有利病害盛发的年份,可于5月上中旬再喷1次药。药剂及浓度同上,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刺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50%三氧异氰尿酸片剂1000-15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0%腈菌唑6000倍液。其中喷药重点为落花后的1次。

梨褐斑病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

分享到:
上一篇:梨黑斑病 下一篇:梨轮纹病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66号

收缩
  • 在线咨询
  • 技术咨询
  • 经销商咨询
  • 种植户咨询
  • OEM咨询
  • 售后服务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