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为害:江粉病是黄瓜的一种新病害,发病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
症状:黄瓜生长后期在叶片土出观暗绿色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浅褐色病斑,湿度大时,边缘呈水渍状,病斑薄,易破裂,高温持续时间越长,病斑上越易生浅橙色霉状物,并迅速扩大,使叶片腐烂或干枯。菌落初为白色,后渐变为粉红色。
病原:病原为粉红单端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菌丝体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春天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黄瓜叶片上,由伤口侵入。发病后,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和灌溉水蔓延。病菌发育适温为28-30°C,相对湿度高于85%时最易发病。因此,该病易于在春季温度高、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的大棚成温室里发生。
防治措施:
(1)合理密植,黄瓜栽培密度不仅影响到黄瓜的产量和质量,还影响黄瓜红粉病的发生和蔓延。如黄瓜栽培密度过大,则易形成湿度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的环境,加重红粉病的发生。因此,保护地黄瓜的密度宜在3500株/亩左右。一些叶片、株型小的品种,密度可适当增加,但不宜超过4000株/亩、而叶片、株型较大的品种,则以2800-3000株/亩为宜。
(2)适时绑蔓,黄瓜绑蔓是为了使黄瓜茎蔓长相一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黄瓜的抵抗力。黄瓜定植后1周,要立支架,吊绳进行绑蔓。具体方法是在定植黄瓜垄上端,每行拉一根铁丝,把吊绳的一端固定在铁丝上,下端拴在黄瓜的下胚轴上,同时将蔓引到吊绳上,在龙头接近顶面时,可随时落蔓。
(3)及时整枝,保护地裁培的黄瓜,因肥水充足结果期容易发生侧枝,不但消耗养分,还影响光照,应及时摘除新发侧枝,及底部老、病、黄化叶和枯萎叶,以减少养分消耗,利于通风透光。
(4)及时放风,降低棚内湿度,棚内湿度大易诱发黄瓜红粉病,保护地栽培是用密不通风的塑料薄膜覆盖,因此在保护室温不降低的前提下,应及时防风,让棚内外空气对流,是防治黄瓜红粉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5)合理浇灌、浇水是增加保护地湿度的主要措施,如何合理灌溉,使土壤湿润而水分又不高、已成为防治黄瓜红粉病的技术手段之一。滴灌和膜下浇水是两种能有效最直核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