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为害: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东北、华北发生重。随看塑料大棚栽培的普及,该病的为害日趋严重。一些老菜区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症状: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茎、叶柄、卷须、果实等。先是叶片上出现水浸状的小病斑,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带油光,叶背面无黑霉层,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病斑初期呈水渍状,湿度大时可见乳白色菌脓。果实上病斑可向内扩展,沿维管束的果肉逐渐变色,果实软腐有异味。严重时病部腐烂折断。
病原: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型,属细菌。
发病规律:病原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存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主要以种子带菌远距离传播,也可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作为初侵染源。病原通过水溅或其他接触,从幼苗子叶或真叶水孔或伤口侵入,引起发病。真叶染病,细菌经扩繁后,通过维管束导致其他叶片染病,直至进入幼瓜导致瓜种带菌,往初发阶段,带有系统发病现象,即一株黄瓜从下部到中部均有症状,而且随着叶片的增加,病叶也逐渐增加。这说明病原可在维管束内移动。棚室内湿度过大,叶面结露成叶缘吐水,光照不足或长时间阴雨,有利于病原的扩展与蔓延,温度22-28°C,相对湿度大于70%,叶面结露或叶缘吐水,则发病快,另外,棚室前缘及棚内低凹处和有水滴处,往往形成发病中心,连阴雨天往往造成较高的发病率。
防治措施:
(1)加强黄瓜制种基地的无病生产,选无病田、无病瓜留种。
(2)培育无病壮苗,用无病土苗床育苗。注意适时防风,降低棚室温度,增加光照。
(3)增施腐熟有机肥,发病后控制灌水,促进根发育。
(4)推广使用高垄、覆膜、暗浇水的裁培技术。
(5)注意适当轮作,清除病残体,及时翻晒土壤;露地避雨栽培,预防性药剂喷施,可用2%春雷霉素50倍液。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