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番茄细菌性溃疡病
分布为害:番茄溃疡病是番茄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各地均有发生。此病害蔓延迅速,为害严重,防治困难。
症状:番茄溃疡病是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在植株的全生育期均可发生。番茄的叶、茎、果均受害。叶片自上而下逐渐萎蔫,植株矮化或枯死。移栽后成株下部叶片凋萎下垂、卷缩、似缺水状。病株枯萎很慢。不表现出萎蔫症状。随病情发展,叶脉和叶栖出现小白点,茎变粗,外部形成瘤状突起,内部变褐色,并自下而上扩展。发病后期茎中空乃至开裂,可见褐色条斑,易折,叶片枯死,植株上部呈青枯状,湿度大时,有褐色菌脓溢出。幼果发病后皱缩、滞育、畸形,果实内的种子很小、黑色、不成熟。在暴风雨多时,果实上住往出现白色圆形小点,病情发展后变为褐色,中心粗糙,略微突起,直径约3mm左右,斑点边缘围绕着自色晕圈,呈典型的“鸟眼斑”。溃疡病在番茄茎上的症状表现与番茄条斑病毒病极为相似,可凭下列特征区分:手捏病茎,内部中空且变为褐色的为溃疡病株;基内不中空,髓部不变褐色的则为病毒病。
病原:病原为密执安棒杆菌番茄溃疡病致病型,属细菌。
发病规律:病原可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种子带菌是新病区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初侵染发病后,条件合适时可发生多次再侵染,使病情逐渐加重。该菌主要由各种伤口侵入,包括损伤的叶片、幼根,也可从植株茎部或花柄处侵入,经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侵染种子脐部或种皮。使种子内带菌。病原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特别是连阴雨及暴风雨,通过分苗移栽及整枝打权等农事操作进行传播。
防治措施:
(1)对番茄生产用种严格检疫,严防其传播蔓延。在种子,种苗,果实调运时,要严格检疫,严格划分疫区,尤其是从疫区往外调运的种子,必须经过检疫,一旦发现带菌种子,病苗和病果进入无病区,须立即采取安全措施,防止病原扩散。
(2)从无病地健株上采种,必要时进行种子消毒。用55°C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5%盐酸浸种子5-10小时,或用硫酸链霉素200ppm浸种2小时,或用1.5%次氯酸钠浸种2040分钟,取出冲净晾干后催芽。
(3)使用新苗床或采用营养钵育苗。对旧苗床,使用前必须消毒,可用40%福尔马林30ml加水3-4L,用塑料薄膜覆盖5天,揭膜后过15天再播种。
(4)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同时加强田间管理,一旦发现番茄溃疡病病株,要立即消除病株及病残体,划定为小疫区,注意及时除草,避免带露水操作,避免雨水未干时整枝打杈,雨水后及时排水,及时消除病株并烧毁。整枝打杈时,应在晴天上午无露水时进行。第一次打杈在下部第一个侧杈长到7-10cm时进行,打杈时从侧校基部留1片叶,去除其余部分,即可满足植株营养又利于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入,以后见杈就打掉,以减少养分消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