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番茄钉头斑病、香茄指斑病
分布为害:番茄黑斑病是番茄的一种普通病害。
症状: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为害叶片和茎部,果实染病,果面产生椭圆形至不定形褐斑,有的稍凹陷,病斑扩大并相互连合成大斑块,斑面长出黑色霉,即为本病病征(病菌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
病原:病原为番茄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梗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沾附在种子上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依靠气流传播,从伤口侵入致病。病菌发育要求高温(活温为25-30°C、高湿(相对湿度85%以上),故高温多雨的年份和季节有利于发病。植地低洼、管理粗放、肥水不足、植株生长衰弱的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尚缺少调查。

防治措施:
(1)结合防治早疫病等病害,播前种子清毒(52°C浸种30分钟,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异菌脲,或75%百菌清拌种)。
(2)收获后及早清洁田园,翻耕晒土,以减少菌源。
(3)加强肥水管理,适时追肥和喷施叶面肥,提高植株活力,可减轻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