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欧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莱茵 > 植保交流 > 蔬菜类 > 西红柿 > 病害 >

斑枯病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番茄的叶片、茎和花萼,尤其在开花结果期的叶片上发生最多,果实很少受害。一、接近地面的老叶先发病,逐渐蔓延到上部叶片。初发病时,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小圆斑,不久叶片正面出现近圆形的褪绿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凹陷,密生黑色小粒点。发病严重时,叶片逐渐枯黄,植株早衰,造成早期落叶。二、茎部病斑椭园形,稍隆起。病班中间灰白色,边缘暗褐色。三、果实染病,病部灰白色,边缘暗褐色,呈圆形隆起,类似鱼眼状。

发病规律:一、气候因素。分生孢子器必须有水滴才能释放分生孢子,所以雨水在传播上起很大作用。当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田间开始发病。当温度25℃、相对湿度达到饱和时,病原在4小时内就可侵入寄主,潜育期8~10天。多雨,特别是雨后转晴易发病。二、栽培因素。当土壤缺肥时,植株生长势衰弱,抵御病害的能力减弱;番茄不同品种抗病性差异也不同,野生品种类型抗病力较强,普通的栽培品种抗病力较差;高哇与平畦,高畦栽培植株根部不易积水,通气性也很好,温度低,减少发病的机会,而平畦恰好相反,土壤积水,氧气缺乏,发病较重。三、病源因素。初侵染源一般为带有病株残体的土壤和肥料、带菌的种子、带菌的多年生杂草,如酸浆、昱陀罗属及茄属等作物。老病区的病残体对第二年的发病起关键作用。四、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多年生茄科杂草上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分生孢子被雨水反溅到番茄植株上,孢子萌发后从气孔侵入,菌丝在寄主细胞间隙蔓延,以分枝的吸胞穿入细胞内吸取养分,使组织破坏或死亡,并使这些组织蔓延扩大。菌丝成熟后又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器,进而又形成新的分生孢子,从分生孢子飞散到新的分生跑子形成只需半个月左右。五、传播特点。分生孢子器吸水后,器内胶质物溶解,分生孢子逸出。传播介体主要有昆虫、风雨、灌溉水和农事操作等。病原的分生孢子借助风雨近距离的扩大侵染。

斑枯病,水溶叶面肥

病害病原:病原为番茄壳针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一、形态。分生孢子器黑褐色,球形,壁薄,孔口部色深,无乳突,埋生于表皮下,发生后期部分突破表皮,外露呈小黑点状。分生孢子无色,线形,微弯,针状,顶部较尖,基部钝园,长度变幅很大,宽度一般稳定。有隔膜3~9个,大小(45~90)umx(2.3~2.8)ym,数量大,成熟后由孔口逸出。番茄斑枯病原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为黑色秕粒状,致密,隆起,生长缓慢局限,少或无气生菌丝。二、特性。病原发育适温22~-26℃,分生孢子52℃经10分钟致死。高湿利于分生孢子从器内溢出,病原生长香温为22~26℃,适宜相对湿度92%~94%,若温度高于30℃,病原则不能生长。三、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番茄、茄子、马铃薯,以及茄科蔬菜及杂草。

防治方法:25%代锰戊唑醇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500-750倍液喷雾(治疗性)
本品的适宜施药时期为班枯病发病初期,间隔10-15天,连续喷施2-3次为宜,可有效地防治病害的侵染,注意喷雾均匀、周到,以确保药效。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请勿施药。本品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该产品主要是通过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以及抑制病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去甲基化,从而杀死病原菌。该药不能与铜及强碱性物质混用,在喷过铜、汞、碱性药剂后要间隔一周后才能喷此药。

斑枯病,番茄叶面肥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 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

分享到:
上一篇:斑点病 下一篇:斑萎病毒病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66号

收缩
  • 在线咨询
  • 技术咨询
  • 经销商咨询
  • 种植户咨询
  • OEM咨询
  • 售后服务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