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一、生活习性。茶黄螨有趋嫩性,成螨和幼螨多集中在植株的幼嫩部位为害,尤其喜在嫩叶背面栖息取食,雄螨活动力强,病具有背负雌若虫向植株幼嫩部位迁移的习性。卵多散产于嫩叶背面、果实的凹陷处或嫩芽上。被孵幼端常停留在卵壳附近取食,变为成螨前停止取食,静止不动,即为若螨阶段。二、为害部位。茶黄螨以成螨、若螨集中在作物幼芽、嫩叶、花、幼果等处刺吸汁液,植株受害后常造成畸形。三、为害症状。被害叶片增厚僵直,变小或变窄,叶背呈黄褐色或灰褐色,带油渍状光泽,叶缘向背面卷曲。幼茎被害变黄褐色,扭曲成轮枝状。花蕾受害畸形,重者不能开花坐果。受害严重的植株矮小丛生,落掉叶、花、果后成凸尖,果实不能长大,凹凸不光滑,肉质发硬。四、为害作物。茄子、辣椒、番茄、苦瓜、丝瓜、黄瓜、豆、菜豆、萝卜、芥菜等。
发病规律:一、发生规律。(一)发生世代: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二)越冬与虫源:以成端在土缝、蔬菜及杂草根际越冬。热带及温室大棚条件下,全年均可发生。(三)发生因素: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6~23℃,相对湿度80%~90%,温暖多湿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该端生长发育,但冬季繁殖力较低。二、地理分布在全国各地。长江以南和华北受害重。
病害病原:一、侧多食附线端,真端目,甜线螨科。二、形态特征:(一)成虫:雌端体长约0.21mm,椭园形,淡黄色至橙黄色,半透明,体背中央有白色纵条纹,足4对,较纤细;雄螨体长约0.19mm,淡黄色至橙黄色,半透明,足较长而粗壮。(二)卵:椭园形,无色透明,卵面纵列5~6行白色小瘤。(三)若端:若螨长椭圆形,长约0.15mm,是一个静止的生长阶段,被幼端的表皮所包围。
防治方法:①40%炔螨特微乳剂(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喷雾(治疗性)茶黄螨发生3-4头/叶时开始防治,螨卵孵化高峰期用药为最佳时期,连续用药间隔10天,与其他类型的药剂轮换使用,延缓抗性产生,延缓抗性产生,喷雾要均匀彻底。本品为有机硫杀端剂,水性化微乳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同时滞留药剂能杀死未接触药剂的螨类,该药在温度20℃以上条件下药效可提高,可控制成辅高温时发生。
②10%阿维·唑螨酯悬浮剂(低毒(原药高毒))
使用4000-5000倍液喷雾(治疗性)本品的适宜施药时期为茶黄端盛发期,施药1次,注意喷雾时均匀、周到。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请勿施药。本品是由阿维菌素与唑螨酯复配而成的杀虫剂,杀虫速度较快,对昆虫和螨类具有击倒、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阻碍害虫运动神经信息传递而使身体麻痹死亡和抑制脱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