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一、生活习性。飞行缓慢,雪白的翅膀和前翅上有淡淡的黑斑,令它们显得份外优雅。它们的幼虫嗒吃十字花科植物,被视为农业害虫。幼虫食叶。初龄幼虫啃食叶肉,残留表皮,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此外,幼虫排出的大量虫粪,污染叶面和莱花,降低蔬菜商品价值。大量虫口也是导致软腐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二、为害特点。初龄幼虫啃食叶肉,残留表皮,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
发病规律:在中国的南方与莱粉蝶混杂发生,但数量较少。在广州4~5月和10月稍多。
病害病原:一、为鳞翅目,粉媒科。二、形态特征。(一)成虫与莱粉蝶相似,但前、后翅的外综各有3-5个三角形黑斑。(二)幼虫与菜青虫相似,虫体暗绿色,体背黑褐色的毛瘤周围有墨绿色的圆斑,所以粗看似乎毛瘤特别大。背线黄色,腹背第7节有两黄斑。(三)和莱粉蝶蛹相似,但头前的中突呈管状且长。
防治方法:(1)20%甲氰菊酯乳油(中等毒)
使用30-40毫升/亩喷雾(治疗性)一、于成虫高峰期一周以后,幼虫2~3龄期用药。二、为延缓抗药性产生,一种作物生长季节内施药次数不要超过3次,或与有机磷等其它农药轮换使用。三、在低温条件下药效比高温状态下好,提倡早春和秋冬施药。四、安全间隔期3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3次。五、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六、无内吸作用,因而喷药要均匀、周到。
(2)10亿PIB/毫升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低毒)
使用50-75毫升/亩喷雾(治疗性)在卵孵初期至三龄前幼虫发生高峰期施药,注意喷雾均匀,视害虫发生情况,每7天左右施药一次。本品是昆虫病毒类生物农药;具有毒性低,持效期长的特点。采收前7天停止施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