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主要侵染幼苗根颈部,使病部变黑、溢缩,潮湿时可见其上有少许白色霉状物。植株发病后、不久即可见叶片萎燕、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病苗一般定植后停止发展,但个别田仍可继续死苗。
发病规律:发病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一般土温过低或过高,以及黏重而潮湿的土壤均有利发病。病原主要在土壤和病残体内越冬,病原腐生性较强,在土壤中可腐生较长时间。种子也有可能带菌传病。在田间主要由接触传染,幼苗根、茎接触病土即可被土中病原侵染,在有水膜存在的条件下病健部接触也可传染。种子、农具及带菌堆肥等都可使病害传播蔓延。
病害病原:满原为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紧殖,初生菌丝无色,后为黄褐色,具隔,粗8~12um,分支基部继缩,老菌丝长呈一连串桶形细胞。菌核近球形或无定形,0.1~0.5mm,无色或浅褐色至黑褐色。有性阶段称丝核薄膜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高温,连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幼苗抗性差或反季节栽培易染病。
防治方法:①350克/升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低毒)
使用1:1250-2500(药种比)拌种(治疗性)拌种应均匀,处理后的种子应在阴干后及时播种。本品可随着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内吸传导到植株的各个部位。
②30%多福·克悬浮种衣剂(中等毒(原药高毒)
使用1:50-60(药种比)种子包衣(治疗性)包衣前将种衣剂充分摇匀,药种比1:50-60,可机械包衣或人工包衣,种子包衣后药剂阴干成膜后即可播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