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欧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莱茵 > 植保交流 > 蔬菜类 > 甘蓝 > 病害 >

病毒病

危害症状:苗期发病叶片上产生褪绿斑病,新叶明脉,轻微花叶,叶片及冬前叶球变小。第2年春天定植后发病的,叶片皱缩,质硬而脆,新叶明脉,轻微花叶。老叶背面有黑色坏死斑,严重者叶面畸形,叶脉坏死。根系不发达,生长缓慢。抽薹推迟,且薹短缩,分枝减少,特别是些节位分枝更少,植株矮化。花梗扭曲畸形,花蕾发育不良或花瓣璃形,不结荚或果荚瘦小且弯曲变形;籽粒不饱满,发芽率降低。严重减产,甚者在抽薹前即枯死。

发病规律:一、气候因素。气温15~20℃,相对湿度75%以下,易发病。二、栽培因素。播种早,毒源或蚜虫多,菜地管理粗放,地势低不通风,土壤干燥,缺水缺肥,发病重。三、越冬与初侵染源。病毒在窖藏的大白菜、甘蓝、萝卜或越冬菠菜上越冬。冬季栽植十字花科蔬菜,病毒则在植株体内越冬。四、传播特点。通过蚜虫或汁液接触传毒,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主要靠蚜虫传毒。

病毒病,磷酸二氢钾叶面肥

病害病原:主要由芜菁花叶病毒(TuMV)引起,在某些地区花椰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也有相当比率,仅次于TuMV。芜菁花叶病毒(TuMV),病毒粒体线状,大小(700~800)nm×(12~18)nm。黄瓜花叶病毒,病毒颗粒球状,直径28~30nm。CaMV病毒粒体为正20面体,直径50.3nm,在其寄主的细胞质内装配。 

防治方法:①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中等毒)
使用4-6毫升/亩喷雾(保护+治疗)本品为吡啶类与菊酯类配制而成的杀虫剂,具内吸传导、触杀、胃毒功能;击倒杀伤速度较快,持效期较长,对刺吸式口器害虫蚜虫防治效果较好。安全间隔期为7天,每季作物不超过2次。
②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中等毒)
使用12-17毫升/亩喷雾(保护+治疗)按推荐剂量,兑水均匀喷雾。本品为非内吸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杀虫谱广,作用迅速等特性。


病毒病,叶面肥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 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
分享到:
上一篇:白斑病 下一篇:猝倒病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66号

收缩
  • 在线咨询
  • 技术咨询
  • 经销商咨询
  • 种植户咨询
  • OEM咨询
  • 售后服务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