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一、生活习性。成虫不取食,喜腐殖质,有趋光性,但喜在阴湿弱光环境下活动。上午最为活跃,同时也是交尾高峰,夜间不活动。新鲜韭菜植株、大蒜乙醇提取物、大蒜素及多硫化钙对成虫有明显的引诱作用。二、为害症状。幼虫隐蔽式群居生活,在作物下部的麟茎和柔嫩茎部蛀食为害,可造成缺苗断垄或成片死亡。三、为害作物。为害百合科、菊科、泰科、十字花科、葫芦科、伞形科等7科30多种蔬菜。
发病规律:一、发生世代。华北年发生4~6代,杭州9代,在保护地和菇房可周年发生。二、越冬。多以幼虫在大蒜根茎、鳞茎及根部周围土中群集越冬。三、发生时期。南方越冬幼虫第2年2月下旬开始化弱,3月中旬为羽化高峰;北方3月中、下句开始化蝇,4月上、中旬达羽化高峰,4~6月、9月下旬至11月虫量多,需地呈春秋季2个为害高峰。四、环境因素。7~8月份因幼虫不耐高温干旱,致虫量骤减。五、发生区域。北方各省区,以及四川、湖北、浙江、江苏、安徽等省。
病害病原:一、迟眼蕈蚊,双翅目,眼蕈蚊科。二、形态特征。(一)雄成虫体长3.3~4.8mm,黑褐色,头部小,复眼很大,被微毛,在头顶由眼桥将一对复眼相连,眼桥的宽度为2~3个小眼面;单眼3个;触角长约2mm,黑褐色,被毛,共16节,基部二节粗大,鞭节第四节长是宽的2.4倍左右,每节的顶部有细颈,下颚须3节;腹部粗壮,足细长,褐色,前足胫节端部有1根长距,中、后足胫端有2根距,前足胫端有1列横排的胫梳。翅烟色,前翅2.25~3.25mm、宽1~1.75mm,脉褐色。腹部背板和腹板均为深褐色,腹端宽大,尾器的顶端弯突,有6根刺。施虫体长4~5mm,一般特征与雄虫相似,但触角较短且细,长约1.5mm。腹部中段粗大,向端部细而尖,腹端有一分叉的尾须,腹面有阴道叉。(二)卵乳白色,椭圆形,长0.28mm、宽0.17mm。近孵化时变白色透明,有一明显的黑点,为幼虫的头壳。(三)幼虫乳白色,头黑亮,共12节,老熟时体长5~5.5mm。(四)为裸纲,雄纲长2.3mm、雌捅长3.1mm。初化的乳白色,逐渐变为淡黄色,羽化前变深褐色。幼虫喜食腐殖质,喜潮湿环境,有时在菌料表面爬行。老熟幼虫在料快缝隙中化弱,蝙期2~6天。
防治方法: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低毒)
使用4-6克/亩喷雾(治疗性)在低龄若虫始盛期,按每亩推荐剂量,对水40~60升/亩,进行叶面喷雾。本品是新烟硫类杀虫剂,内吸性较强,活性较高,同时具备胃毒和触杀作用,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具较好的防效。安全间隔期7天,每个生长季最多施药2次。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 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