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为害:大蒜菌核病是大蒜上的重要病害,分布普遍,为害严重。
症状:主要为害近地面假茎基部或贮存的鳞茎。初呈水渍状,出现圆形小点,后发展为不规则状,致假茎变为黄褐色腐烂或倒折;干燥条件下,病部发白易破碎蒜瓣露出,在病部可见薄片状黑褐色菌核8-23个或更多,致鳞茎萎缩,影响产量和质量。
病原:病原为大蒜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以菌核在土壤中或蒜种上越冬,豆瓣状菌核可在土中存活10-13个月,在灭菌砂中可萌发30%左右,该病在河南间歇发生。
防治措施:
(1)最好种2-3年大蒜轮作1年小麦,最长连作不要超过5年。
(2收获时及时清除大蒜病株残体,带出田外深埋。
(3)提倡施用生物有机复合肥;整修排灌系统防止植地积水或受涝。
(4)秋播时选用50%多菌灵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粉剂,按种子量的0.3%对水适量均勾喷布种子,闷种5小时,晾于后播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