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斑长椭园形,大小4~7x1~3毫米。初呈淡褐色,后变灰白色,叶两面病斑生微细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干实体,严重的病斑汇合,致叶片局部枯死。
发病规律:以菌丝块在寄主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蔓延,日暖夜凉,雾大、器重的天气发病重。
病害病原:病原,称蒜尾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实体叶两面生,元子座、分生孢子梗2~12根束生,淡褐色或褐色,梗顶端较狭,不分枝,色淡,多无膝状节,具隔膜;孢痕大且明显,大小29~96x4~6微米,个别长达160微米,分生孢子鞭形,无色透明,正直或微弯,顶端较尖,基部截形,隔膜多但不明显,大小48~160×3~5微米。
防治方法: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微毒)
使用375-750克/公顷喷雾(治疗性)本品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的杀菌剂。能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及产生,抑制菌丝体的生长。主要是抑制细胞蛋白激酶,干扰细胞内信号和碳水化合物正常进入细胞组分。本品不可与呈碱性的农药等物质混合使用;不宜长期连续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或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