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大蒜灰霉病棚室发生较多,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蒜苗叶两面生有褪绿小白点,扩展后成为沿脉扩展的长形或梭形斑,大小0.5~3mm,一般从叶尖向下扩展,致多数叶片一半枯黄,温度大时,密生较厚的灰色绒霉层,致叶片变褐或呈水渍状腐烂。蒜苔灰霉病是许多大、中城市蔬莱冷库的毁灭性病害,蒜苔入库后3~4个月即见发病。蒜苔腐烂并长出灰霉状物,即病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大蒜灰霉病的发生除了与品种抗性有关外,还受气候、土质及栽培技术的影响。春季降雨多,田间湿度大;土质粘重,透水性差;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播期过晚,苗子长势差;偏施氮素化肥,植株抗病力减弱等有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在冷库中贮藏的蒜整,当库温变化大、塑料袋中湿度大结成水滴时,也易发生灰霉病。蒜苔灰霉病主要在蒜苔收获后,靠潜伏在植株上的菌丝体、菌核,在贮藏低温条件下引起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从伤口或枯死部位侵入,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贮藏容或贮藏库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病重。大蒜灰霉病在田间主要靠病原的无性繁殖体,即病叶上的灰霉传播蔓延。每次收蒜都会把病原散落于土表,致新生叶染病。
病害病原:病原为葱鳞葡萄孢和葱腐葡萄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除为害蒜和蒜薹外,还可为害大葱、洋葱。
防治方法:①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粒剂(低毒)
使用1000-2000倍液喷雾(保护+治疗)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连续用药3次,间隔7-10天。安全间隔期为10天。本品是吡唑醚菌酯与啶酰菌胺的复配制剂,具有内吸性,同时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②26%嘧胺·乙霉威水分散粒剂(低毒)
使用96-144克/亩喷雾(保护+治疗)本品由嗒霉咬和乙需威复配而成,集内吸、保护、治疗和乘蒸为一体。本品有效成分乙需威属于苯氨基嘧啶类杀菌剂,对常规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灰霉病病菌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