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大蒜染病后,根及根颈部变为粉红色,地上部无明显症状。生长后期,生长有些不良,下位叶变黄或枯死,这时往往已感染病菌。病株根局部或整体变为红色,或者腐烂、或者萎菇,根须腐烂脱落,根呈减少,茎盘肥大。该病害呈慢性症状植株顶端受害不明显,但鳞茎变小,染病根逐渐干缩死亡,新根不断染病,也不断地干枯,影响麟茎生长发育。
发病规律:病菌长期在土壤中习居和越冬,遇有范围较大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即可发病和扩展。病菌在25~30C下发育最为旺盛。除大蒜外,还侵染洋葱、大葱、韭菜等多种作物。病根上的厚垣化菌丝残留在土壤中,构成下茬作物的侵染源。该病害为土城传染型病害,连作年数越长为害越大。
病害病原:病原,称洋葱棘壳孢红根腐菌,属真菌界半知菌类。分生孢子器球状,褐色,散生,其孔口及孔口周围生多数刚毛。刚毛暗褐色,具多个分隔;分生孢子梗线形细长,基部分枝,无色,具多个分隔;产孢细胞短,无色,从孢子梗横隔之下生出,瓶生式内壁芽生产孢;分生孢子单孢无色,表面光滑,直,圆柱形。
防治方法:20%三唑酮乳油(低毒)
使用2000倍液喷雾(保护+治疗)
1、本品在发病初期即小麦孕穗初期施药,施药时注意喷雾均匀。
2、本品对瓜类敏感,易产生药害,使用时避免飘移到上述作物上。
3、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请勿施药。
本品是一种内吸性较强的三唑类杀菌剂。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和干扰病菌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药剂被植物的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对白粉病等真菌具有预防、治疗、铲除和渠蒸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