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一、花叶病毒病。病株的叶片变小,叶脉出现黄条点,以后连成黄绿相间的条纹;心叶变细,抽出后呈淡黄色褪绿跨形叶,心叶被包住,难于伸展,严重时植株明显矮化。病株鳞茎球较小,蒜瓣及须根减少,严重时蒜瓣僵硬。二、褪绿条斑病毒病。在2~3叶期发病,病株上出现明显的黄色提绿条斑;成株发病植株呈不同程度的矮化,瘦弱,纤细,叶片无光泽,蜡质消失,呈半卷曲状,有的上下叶片捻在一起卷曲成筒状;心叶不能抽出,病株不能抽整,签上具明显的褪绿块斑,病株根短且少,黄褐色。
发病规律: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量大,与其他葱属植物连作或邻作发病重。红皮大蒜发病程度高于白皮大蒜。播种带毒鳞茎,出苗后即染病。田间主要通过桃蚜、葱蚜等进行非持久性传毒,以汁液摩擦传毒。
病害病原:病原为大蒜花叶病毒、大蒜潜隐病毒、大蒜褪绿条斑病毒。一、大蒜花叶病毒。粒体线状,长约750nm。稀释限点100~1000倍,钝化温度55~60℃,体外存活期2~3天。二、大蒜褪绿条斑病毒。线状物,长度不等,短的430nm,长者2100nm,其中700~950nm的占50%以上,平均1059nm,纯化温度70~75℃,体外存活期7~8天,稀释限点1000~3000倍。三、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大蒜。
防治方法:①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中等毒)
使用4-6毫升/亩喷雾(保护+治疗)本品为吡啶类与菊酯类配制而成的杀虫剂,具内吸传导、触杀、背毒功能;击倒杀伤速度较快,持效期较长,对刺吸式口器害虫蚜虫防治效果较好。安全间隔期为7天,每季作物不超过2次。
②2.5%高效氯氟菊酯水乳剂(中等毒)
使用12-17毫升/亩喷雾(保护+治疗)按推荐剂量,兑水均匀喷雾。本品为非内吸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杀虫谱广,作用迅速等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