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欧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莱茵 > 植保交流 > 蔬菜类 > 大豆 > 病害 >

大豆菌核病

别名:大豆白腐病

分布为害:大豆菌核病在各地均有发生,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为害较重,重茬地发病率3%--30%,田块发病率达50%,该病菌侵染茎和叶柄影响养份输送,严重的使茎枯死,造成豆植株成片死亡而使大豆减产,甚至绝产。

大豆菌核病

症状:大豆菌核病是子囊菌亚门的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以菌核在土壤内和病株残体中或混在种子里越冬,第二年在适宜的环境里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引发大豆菌核病。

病原:病原为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1)前茬作物对发病的感响:大豆菌核病除为害大豆外,还可侵染菜豆、蚕豆,马铃薯,白菜,向日葵、胡萝卜等383种寄主植物。近几年由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各种经济作物发展迅速,造成大豆前茬的多样性,加上不合理

的轮作,使大豆菌核病发病率逐年提高。据调查,前茬为菜豆的大豆田,发病率最高的是前茬豇豆地,发病率为41.7%;其次是前茬豆角地,发病率为8.7%,前茬为向日葵的大豆田,每平方米含菌核可达6.18g;前茬为油菜的

大豆田,菌核病发病率比正常轮作大豆田高出20%--50%。

(2)大豆重迎茬对发病的影响;对重迎茬大豆菌核病发病率调查,迎茬发病率为5.6%,重茬发病率为11.2%,而且随着重茬年数的增加发病率越高,重茬3年发病率为13.7%,重花4年发病率为28.5%,重茬5年发病率为37%。

(3)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在降水量多的年份,低温、寡照,潮湿的土壤易引发菌核病病菌的萌发,造成侵染大豆,致使大豆大面积死亡。

(4)整地方式对发病的影响:土地不平,排水不畅:封垄前未及时中耕培土,使菌核病病菌有了萌发的机会。

(5)种植密度及施肥对发病的影响;大豆种植过密或施用氮肥过多,致使植株繁茂,透气性差,湿度增加,促使菌核病菌萌发。

大豆菌核病


防治措施

(1)防治大豆菌核病的最基本措施是合理轮作,发病严重的地块,应与禾谷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不能与菌核病的寄主植物如菜豆、马铃薯、油菜向日葵等轮作,避免重茬,减少迎茬可减轻大豆菌核病的发生。

(2)对发病的地块进行深耕,深度不小于15cm,将菌核深埋在土壤中,可抑制菌核萌发,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大豆田间湿度。

(3)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施钾肥。

(4)感染菌核病的残枝是大豆菌核病病菌的主要来源,当病田收获后,应将病残体收集烧毁、不能留在田间,生产用种需从无病田留种,确保种子不带病菌。

(5)发病初期可喷施50%腐霉利1000倍液,或50%三氯异氰尿酸15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也可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多菌灵可湿性生粉剂

800倍液,均匀喷雾,可降低发病率,或亩用50%乙烯菌核利水分散粒剂100g加米醋100ml对水吸雾。

大豆菌核病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

分享到:
上一篇:大豆褐斑病 下一篇:大豆孢囊线虫病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66号

收缩
  • 在线咨询
  • 技术咨询
  • 经销商咨询
  • 种植户咨询
  • OEM咨询
  • 售后服务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