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欧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莱茵 > 植保交流 > 蔬菜类 > 大豆 > 病害 >

大豆褐斑病

别名:大豆褐纹病、大豆斑枯病

分布为害:大豆褐斑病分布于东北及四川、河南、山东、江苏等省。一般发病较轻,病叶率5%左右,个别年份病叶率可达90%以上,造成大豆严重减产。

大豆褐斑病

症状:大豆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荚也可受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发病始于底部老叶,逐渐向上蔓延。子叶受害,病斑不规则形,呈暗揭,上生微小黑点。真叶染病,初在叶正反面密生褐色小斑点。斑点周围褪绿,后扩大成不规则形或受叶脉限制是多角形的棕褐色病斑,直径1-5mm不等,病斑具轮纹上散生小黑点,严重时病斑愈合成大斑块,致叶片空黄脱落。茎和叶柄染病,病斑暗褐色短条状,边缘不清晰。豆荚染病,荚面上生不规则棕褐色斑点。

病原:病原为大豆壳针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大豆褐斑病

发病规律:以抱子器或菌丝体在病组织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带菌引致幼苗子叶发病,在病残体上越冬的病菌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面传播,先侵染底部叶片,后进行重复侵染向上蔓延,侵染叶片的温度范围为16--32°C,28°C最适。潜育期10-12天。温暖多雨,夜间多雾,结露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与非寄主植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
(2)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

(3)发病初期喷洒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三氯异氰尿酸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防治1次,防治1次或2次。

大豆褐斑病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
分享到:
上一篇:大豆绣病 下一篇:大豆菌核病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66号

收缩
  • 在线咨询
  • 技术咨询
  • 经销商咨询
  • 种植户咨询
  • OEM咨询
  • 售后服务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