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剃枝虫、栗夜盗虫、天马、五彩虫、麦蚕
分布为害:黏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为害食性杂,可为害16科104种以上的植物。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主要为害麦类、玉米、大豆、水稻、甘蔗、高粱等不谷类粮食作物。大发生时也为害豆类、白菜、甜菜、青麻、棉花等。间歇性猖獗的杂食性害虫,常间歇成灾,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
为害特征: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多在植栋基部叶背或分蘖叶背光处为害,3龄后食量大增,5-6龄进入暴食阶段,食光叶片成光秆,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左右。
发生规律:由于黏虫是间歇性猖獗的害虫,发生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又有远距离迁飞为害的特性,为搞好防治,必须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掌握防治有利时机,采取综合措施,及时控制为害,在做好成虫诱测、雄蛾卵巢发育进度和孢卵量、田间查卵的基础上,在第2龄盛期组织群众开展“两查三定",查黏虫幼虫和天敌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根据情况定防治措施。当黏虫达2-3龄盛期阶段,为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
防治措施:诱杀成虫,在成虫数量开始上升时,每亩地插设2-3个杨树枝把或谷草把,或每2-3亩地设一糖醋诱杀盆,逐日诱杀成虫,可显著压低田间卵和幼虫的发生密度。从成虫产卵初期开始,每亩插小谷草把10把诱卵,每两天换一次,将草把烧毁。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