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玉米钻心虫
分布为害: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主要虫害,一般减产10%-30。%主要分布于北京、东北、河北、河南、四川、广西等地。各地的春、夏、秋、播玉米都有不同程度受害,尤以夏播玉米最重。玉米螟可为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玉米螟的寄主为玉米、高梁、谷子、棉、麻、豆类、甘薯、甜菜、番茄、辣椒、小麦等200多种植物。
为害特征:玉米心叶期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轩,雄穗发育受阻减产,蛀孔处易倒折。穗期蛀食雄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品质下降。
发生规律:玉米螟每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杆,根茬、果穗中越冬。越冬幼虫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6月中旬为产卵盛期。第一代成虫7月中旬出现,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成虫及卵盛期,8月中旬为幼虫盛期,9月下旬开始越冬。严重为害玉米,被害株率达20%-80%。
防治措施:高温沤肥或用作饲料和燃料以及秸秆还田,收获后及时处理过冬寄主的秸秆,一定要在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处理完越冬寄主,压低虫源基数。在夏玉米区尽量压低春播寄主作物面积。实行玉米与豆科等作物间套作。保护天敌,可减轻玉米螟为害。在玉米打苞抽雄期,由于玉米蜒幼虫大多集中在尚未抽出的雄穗上为害。因此,在雄穗刚抽出未散开前隔行人工去除2/3的雄穗并带出田外处理,可消灭约70%的幼虫,同时去雄也是玉米增产措施之一。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