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欧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莱茵 > 植保交流 > 大田类 > 油菜 > 病害 >

油菜病毒病

别名:油菜花叶病

分布为害:油菜病毒病是油菜裁培中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的种病害,我国各油菜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华北、西南、华中冬油菜区发病重。一般发病率10%-30%,严重者高达70%以上。油菜发病愈早,损失愈重,较晚较轻的能部分开花结荚。病株平均产量损失65.7%,种子含油量降低7%。此外,病株抗逆能力下降,易被菌核病、霜腐病、软腐病等病害所侵染,冬春也易遭受冻害。

油菜病毒病

症状:病害由芜菁花叶病毒、油菜花叶病毒以及烟草花叶病毒侵害引起,油菜在栽培中受侵害后,表现为两种类型:黄斑型、枯斑型,以黄斑型为多。
(1)黄斑型:黄斑型病株,苗期叶片皱缩,先散生近圆形黄色斑点,以后在黄斑中央出现褐色枯点,抽薹期在新生叶片上,产生密集褪绿小点,正面呈黄色或黄绿色,背面的黄色斑点中央出现细小褐点,在茎、角果上产生褐色条斑,植株矮化,角果扭曲,叶片提早枯黄脱落。
(2)枯斑型:枯斑型病株,首期在叶片上表现褐色枯斑,正反两面组织枯死明显,有的在叶脉叶柄上也产生褐色枯死条纹,病株容易死亡,抽薹后,茎、花梗和荚上产生褐色条斑。

病原:病原主要有芜箐花叶病毒(简称TuMV),黄瓜花叶病毒(简称CAIV),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油莱花叶病毒(简称YMV)等病原以芜箐花叶病毒为主,在长江流域发病植株中占80%左右,常使油集减产52%-63%,其次为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油菜花时病布很少。

油菜病毒病

发病规律:油菜病毒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是蚜虫(包括桃蚜、罗卜蚜、甘蓝蚜等)。蚜虫在病原寄主上吮吸3-5分钟,便带上了病毒,再转移到油菜苗上吮吸3-5分种,即传毒于油菜苗上。尤其是有翅蚜虫,活动能力很强,范围更广,是主要的传毒媒介。病毒也可以通过病株与健株接触摩擦而传病。油菜苗期是易感病期,病害发生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也有很大的关系,若气温在15-20°C,相对湿度70%以下,则有利于蚜虫繁殖为害,加速病毒的传播,施氮肥过多,田边杂草多,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也重。

防治措施
(1)选用丰产抗病甘蓝型品种。
(2)病毒的寄主较多,除十字花科蔬菜外,还有杂草,病毒病普遍发生的原因就是有充足的毒源存在。应将田间杂草铲除干净,并将杂草用于沤肥,以减少病毒毒源,这是减少病毒病发生的关键。
(3)病毒病的传毒媒介是蚜虫,应大力消灭蚜虫,其方法为:①背期喷药。野虫体小,又在叶背为害,初期往往被忽视,若等油菜苗出现斑点再防治,已造成损失,必须在苗床期用10%吡虫啉2000-2500倍液,成20%啶虫脒1500倍液喷雾,以消灭苗期蚜虫。②喷起身药。移栽油菜时,在移栽前2-3天,在苗床上喷起身药,用10%吡虫啉2000-2500倍液喷雾,这样既省药量,又可推迟减轻大田苗期因蚜虫传毒的病毒病害。3田间诱杀,利用黄色对蚜虫有强烈引诱的原理,用塑料薄膜和木板制成诱杀板,木板可大可小,将木板插入田间,在板上贴上薄膜,用黄色广告粉配上杀虫药剂,涂在薄膜上,可直接诱杀蚜虫,1亩地可设置8-10块,诱虫板应高出油菜苗,5-7天施1次黄色药液。④连续防治。蚜虫繁殖能力强,有翅蚜有可能从另一块地迁飞面来,大田、前期应每隔5-7天施1次药,连喷3-4次,以彻底消灭蚜虫。没有了传毒媒介,病毒病也就不会发生。
(4)合理密植、加强田同艺术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也可减轻为害。

油菜病毒病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

分享到:
上一篇:油菜软腐病 下一篇:油菜花而不实病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66号

收缩
  • 在线咨询
  • 技术咨询
  • 经销商咨询
  • 种植户咨询
  • OEM咨询
  • 售后服务
  • 投诉建议